天津借京津冀协作东风主打智慧游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为天津区域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天津市武清区各景区共接待游客4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8%;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8%。而作为京津近郊休闲度假游的品牌区域之一,武清的旅游市场飘红只是天津主打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成效显现的一个缩影。
旅游市场持续火爆
随着交通一体化和旅游信息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京津冀游客出行成本不断降低,天津在区域旅游个性化服务和优惠措施上做文章,旅游惠民成果不断涌现。
天津市旅游局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天津旅游市场繁荣火爆。三天假期,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27万人次,同比增长11.76%;旅游总收入9.22亿元,同比增长18.32%。
天津依水而建,因水而兴。从昔日的漕运枢纽到今日的繁华都市,水一直都是天津发展的源泉,沿河打造的特色文化、农业生态、文艺演出、休闲观光等旅游品牌,一直是近年来天津发展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清区北运河旅游带3天共吸引游客超过15万人次,集客能力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满意度不断提升。”天津市武清区旅游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陶景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武清区沿河农业生态观光游明显升温,成为区域旅游的新亮点,其中,北运河休闲旅游驿站吸引游客7万人次,百花园、湿地公园、中药文化园和北运河城区南段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一些生态园、农业示范园等项目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也均有显著提升,北运河沿线的农家院也迎来了游客高峰,节日期间全部满负荷运营。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坐落在天津五大道内的民园广场经过一年运营、完善,已从单一的体育比赛场地升级为集体育健身、文艺演出、旅游休闲、文博展示、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并以此为核心与周边的庆王府、民园西里文化创意街区共同成为五大道聚客锚地。“五一”期间,这里举行的第二届五大道国际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同时美食展及生活市集,同样丰富了旅游要素,吸引了来自京冀的众多游客。
为京冀游客量身打造品牌活动
津南区凭借自身良好的旅游资源,加上精彩的文化创意,打造了津南旅游新概念,成为周边区域游客休闲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五一"期间津南区举办了"春季旅游活动周",豪送旅游大礼包,各种主题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不少活动都是针对北京和河北的游客量身打造。”天津市津南区旅游局局长葛汝兴介绍,如“宏舜杯”京津冀传统武术交流大赛在小站练兵园开赛,来自京冀的“爱的大篷车”旅游专线驶入津南米立方和名洋湖景区,游客在津南还能参加垂钓比赛、大樱桃采摘节、碧桂园“津”典之旅、私人藏石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
对于天津小长假旅游市场的火爆,借助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东风、主打特色区域旅游的概念无疑成为了天津发展旅游合作的新增长点,但天津不仅仅满足于现状,游客除了可以体验各种智能服务外,还能享受“私人订制”般的旅游服务,天津筹备建设的智慧旅游城市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在“五一”期间十分火爆的五大道景区就可以发现,3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各级风貌建筑的标识牌以及56处景区导游牌都加装了二维码,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聆听电子导游讲解,也可进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官网了解最新动态,观看360度全景图,还可以在游客服务中心下载语音导游手机App,体验智慧旅游。
按照《天津市新一代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规划:天津将完善1个智慧旅游综合数据中心,搭建智能管理、公共信息服务、目的地营销体验等3个数字平台,建设天津旅游政务和资讯网等6个载体,构建旅游行业公共服务体系等9个智能系统。到2016年,基本建成智慧旅游城市。
在日前召开的天津市旅游局“十三五”旅游规划汇报会上,天津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是旅游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把握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自贸区的设立、“一带一路”等国家层面的机遇发展天津市旅游业,科学分析和定位,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和市场营销,力求京津冀旅游错位发展,同时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品牌。
——天津借京津冀协作东风主打智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