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烟大船票网 > 天津船票 > 天津信息 > 正文
“小饼如嚼月”:民俗专家细说“月饼”由来
作者:lj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11

“小饼如嚼月”:民俗专家细说“月饼”由来

       又是一年中秋至。古往今来,月饼作为合家团圆欢聚喜庆的象征,是中秋节必食之品。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民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中秋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俗。古往今来,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圆,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秋节吃月饼最早可追溯到周代,源于民族拜月的仪式。相传中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习俗。人们以月饼、各色水果等奉献给月神,月神“享用”祭品之后,人们再分切月饼,按照长幼顺序分食,据说可以得到神主的赐福与护佑。“只是这时的月饼还不叫月饼。”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宋代时,有关“月饼”的记载开始多起来。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此外,“月饼”名称的首次记载也是在宋代,但这时月饼仍未普及。到了明代,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并在民间逐渐流传。在明代的各类书籍中,开始出现大量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描述。清代时,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不仅制作精美,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随处都可见到。

       民俗专家表示,随着时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和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传统。

“小饼如嚼月”:民俗专家细说“月饼”由来

责任编辑:烟大船票网
推荐资讯
热点资讯
Copyright Reserved 2005-2008 天津船票网(http://tianjin.0535-0411.com)烟大船票网版权所有| 辽ICP备08007219号
大连到天津船票预定热线:0411-39622988(多线总机) 传真:0411-39858800-0288 售票窗口1:大连火车站东侧出口桥下;售票窗口2:大连湾新港客运站
天津船票,天津港客运站航班时刻表大连到天津船票查询,天津到大连的船票,天津船票价格——打造天津最好,最准确的天津船票预订网站
————中国天津船票网